装配式建筑概念及特点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从主要结构材质上大体可以分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现代木结构建筑和其他符合装配式特征的建筑。
这让人们很容易将装配式建筑简单地理解为一种结构形式或一种建造方式,而从广义上看,装配式建筑的内涵应该包括建筑部品、部件的装配和与之配套技术的一体化集成。从这个角度来说,装配式建筑应该被定义为建立在资金和技术高度集中、大规模机械生产和社会化供应下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以装配式技术为手段的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模式。
装配式建筑通过设计模式、生产模式、建造模式的整体改变,为其他相关技术,特别是智能化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同时,装配式建筑作为载体,也为建筑的后期使用模式、运营维护模式提供了更多的接口和空间。如果将传统模式建筑比喻成普通手机,那么装配式建筑就是一部智能手机,其智能化接口完备,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往这个智能手机中装什么样的APP应用。
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内因与外因
装配式建筑并不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早在上世纪80年代“大模板住宅"就将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带入了中国。由于当时材料和工业化整体水平偏低以及后来的现浇技术的日趋成熟,导致“大模板住宅”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科技和工业化水平的进步,特别是房地产市场黄金十年的飞速发展,全社会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要求。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新时期的建筑产品属性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福利分房制度被市场化商品房所代替,而居高不下的房价和频发的建筑质量事故,让“如何提高建筑质量、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成为重要的社会和民生问题,传统上依靠人工的生产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建筑行业的需求。全社会对建筑行业提升产品质量,加快转型升级的呼声成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内生动力。
建筑业曾在消化吸纳农村以及区域过剩劳动力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为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造就了建筑业长期处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形态,准入门槛低、用工价格低、操作水平低,导致整体管理简单粗放、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现象。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和城镇化进度的加决,中国人口所释放出的红利已逐渐退去,用工荒和招工难已成为建筑业市场的普遍问题,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已无法支撑中国现代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资源的低质与不足构成了加快推进丁业化进程的外力。
同时,发展装配式建筑与宏观经济政策相契合,新一届政府树立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将“节能减排,绿色安全施工,改善人居环境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级战略。发展装配式建筑也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能够全面提升城市现代化进程。通过工业化与信息化技术结合的方式,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整体技术进步带动建筑产业持续发展,由传统的建造业转变为先进的制造业,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正是基于这样的行业背景和装配式建筑的自身优势,作为一种新型生产模式,新时期的装配式建筑依靠工厂机械化生产和现场精细化建造,以装配式为手段,利用整体技术进步带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成为绿色建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目标。